- 繁體中文
- 简体中文
- English
You are here
什麼是禪?
禪是普遍的存在
禪是無法形容說明的內在體驗,它就不是一樣實質或有形的現象,但也可能就是所有一切所能被你接觸、發現,或感受到的現象。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體驗到禪,說什麼也不是;如果已經體驗到禪,那就是處處都在,俯拾皆是。
禪是內外的統一
所謂內外的統一,就是全體的和諧。這可以有三個步驟:
第一,當你由於打坐或者是按摩,道家所謂導引,印度瑜伽術的體位運動,都可以使得人體的氣脈通暢,而感到身心合一的輕鬆和平安。
第二,用打坐或冥想、祈禱等的方式,可以使我們經驗到外在的環境跟內在的心靈,合而為一,此即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現前。
第三,用禪定的工夫,專注於修行方法的焦點,漸漸使得前念與後念連續不變,沒有任何雜念出現,那就是定境,是定於一境或一念,那就變成了內在的統一。
禪是內心的自在
禪悟的體驗是屬於主觀的,解脫的感受是屬於內心的。如果心有所囿、心有所著、心有所繫,便會被境所轉,反之便得解脫。所以禪宗特別重視心的歷練,鍊心又稱為鍊魔,鍊魔的目的稱為選佛。禪修的工夫叫作安心,只要心有牽掛,便不能安。必須無心可用,才能無心可安,便是真的解脫。解脫的人縱然身在囹圄,乃至繩綑索綁,斧鉞加頸,還能夠談笑風生。這就是內心的自在,屬於精神的層次,非局外所能分享及體味的事。
禪是無我的智慧
禪宗所說的無我、無相、無心,都是指的智慧而言。「無」並不是等於沒有,而是指的心無所住的自我解脫。沒有自我執著,卻有智慧的功能,它的功能,從主觀的表現是解脫,從客觀的表現是慈悲。如果僅僅離開自我的執著,而不能產生慈悲的功能,那一定不是真的解脫。解脫是智慧,慈悲是菩提心。兩者的關係,如鳥的兩翼,車子的兩輪,必須平行發展,缺一不可。
禪是無著的生命
生命的現象,可以分作一生一世的連續及多生多劫的連續,凡夫的生命是以業力而隨波逐流,生死不已,聖者菩薩的生命是以悲願的力量,往返於無盡的生死大海,廣度無量的眾生。同樣是有生有死,凡夫是無奈的,菩薩是自然的,凡夫是受苦受難,菩薩是救苦救難,其不同的關鍵,就在於心有所著和心無所著。
禪是活潑的生活
在古代禪修者的生活,比之於書生還要簡樸,連柴與水都無人提供,必須自給自足,所以人人需要勞作,每天的恆課之中,一定會有運水搬柴的「坡事」。故在禪語之中,就有龐蘊居士所說的「神通并妙用,運水及搬柴。」便是禪悟者的生活寫照。這也就是說,對於禪者而言,日常生活中,處處是禪機,待人接物時,事事有禪意。
禪是運水與搬柴
禪境不是能夠通過語言、文字、思考而加以說明解釋的,所以稱為不立文字、直指人心、教外別傳的心法。凡是時間上的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空間上的前後、左右、上下,都是符號的標誌,沒有一定的意義,也不代表實質的東西。但是,宇宙的存在,離開這些之外,也就成了虛無的觀念,但看我們如何去體驗,是則處處是,非則樣樣非,這在禪宗的公案之中,也可以見到不少的例子,那就是不離方位、不著方位;不離時空、不著時空的禪者境界。